Podcasts by Category

慢讀漫談 Slowly and Thoughtfully

慢讀漫談 Slowly and Thoughtfully

人文臨床與療癒研究室

在這個一切講求效率、要求速度的年代,我們決定逆著潮流,鍛鍊一種「慢」和「漫」的功夫。 --------------- 收聽《慢讀漫談》可在以下各大平台: SoundOn:https://sndn.link/slowlyandthoughtfully Apple Podcast:https://podcasts.apple.com/podcast/1576094630 Spotify: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1tYwxRbHWOEHaxMdhfDghk Google Podcast: https://reurl.cc/zMbnEV KKBox Podcast:https://podcast.kkbox.com/tw/channel/KkN_zH8kret9Se3mc3 --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

21 - EP21-休息,據說是為了要走更遠的路~對吧?
0:00 / 0:00
1x
  • 21 - EP21-休息,據說是為了要走更遠的路~對吧?

    《慢讀漫談》的第一季,就要隨著牛年的尾巴進入尾聲。感謝各位聽眾在過去將近半年的陪伴,希望大家在我們的談話中有所收穫,也希望未來虎虎生風的一年,我們也可以繼續陪著大家慢讀,漫談。 慢讀漫談有IG和Twitter帳號囉,歡迎大家訂閱我們的IG和Twitter帳號,這樣的話,只要有節目更新,也會通過IG和Twitter通知大家,在給節目回饋上,也更方便喔! 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lowlyandthoughtfully/ Twitter: https://twitter.com/slow_thoughtful 🎵 片頭片尾音樂創作:鄭易玄(micky1314231@gmail.com)

    Thu, 27 Jan 2022
  • 20 - EP20-哲學系教授認證:讀現象學,很難!

    🎙️ 主談人: 李維倫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🎙️ 與談人: 龔卓軍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 彭榮邦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 本集內容: 《慢讀漫談》不是慢吧,是停止更新了吧?各位聽眾,冤枉啊,做為本節目的召集人,我每週日都乖乖等著錄音啊!不過這一陣子老是被放鴿子,沒存檔又沒錄音,所以更新就慢了…..好!回歸正題,今天的《慢讀漫談》,起點是李維倫老師談讀現象學的難,接著龔卓軍老師談到,在他的哲學訓練裡,「現象學」或其他的哲學思想,比較是放在哲學史的脈絡中討論。然而他從閱讀和翻譯法國現象學家作品的過程,卻發現哲學似乎還有另外一條與其他領域對話的道路。認識余德慧老師,經驗到他「放肆」使用現象學思想的方式,因此在龔老師身上引發了一種奇妙的化學作用,讓他開始走不同於其他哲學同儕的路。所以,讀現象學,難嗎?讀不懂當然很難;不過讀懂了被影響了,可能也「回不去了」。但是,真的要回去原來的路嗎?還是要放手走自己的路?還是或許,真正回去的路,其實正是走自己的路呢? 🎵 片頭片尾音樂創作:鄭易玄(micky1314231@gmail.com)

    Sat, 25 Dec 2021
  • 19 - EP19-慢讀拉岡:歷史是在當下成為歷史的過去

    🎙️ 主談人: 彭榮邦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 🎙️ 與談人: 李維倫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翁士恆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 📜 本集內容: 上一次的慢讀拉岡,我們談到了「歷史不是過去」這個概念,但是對拉岡來說,在精神分析的實作裡,「歷史」和「過去」的關係,我們並沒有談完,只談了前半部份。因此,在這一集的慢讀拉岡中,彭榮邦老師會仔細地談完後半部「歷史是在當下成為歷史的過去」,並且在這個基礎上,與李維倫及翁士恆老師進行對談。 🎵 片頭片尾音樂創作:鄭易玄(micky1314231@gmail.com)

    Sun, 05 Dec 2021
  • 18 - EP18-意識狀態,就是存在狀態:漫談意識與存在的關係

    🎙️ 主談人: 李維倫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🎙️ 與談人: 翁士恆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 彭榮邦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 本集內容: 多數人都以為,意識(consciousness)是一種人的內在現象,但真的是這樣嗎?還是有其他理解的可能性?這一集的《慢讀漫談》,李維倫老師從「意識狀態,就是存在狀態」這個命題出發,闡述「意識」與「存在」密不可分的關係。翁士恆老師從嬰兒「人我不分」的原初狀態,以及兒童在創傷中「鬼魅」經驗來回應,彭榮邦老師則是從「情境」的中文語義考察出發,並以演講或治療中的說話足以帶出不同時期、不同主體位置的情感與情境來回應。本集後段內容略帶洋蔥味,請眼睛敏感聽眾自備手帕或防護鏡… 🎵 片頭片尾音樂創作:鄭易玄(micky1314231@gmail.com)

    Sat, 13 Nov 2021
  • 17 - EP17-「個案的退行,是在召喚一個可以接應的環境」:治療中的「空間性」再思考

    🎙️ 主談人: 翁士恆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 🎙️ 漫談人: 李維倫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彭榮邦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 📜 本集內容: 翁士恆老師從他最近閱讀到的一段話:「個案的退行或退化(regression),是在召喚一個可以接應他/她的環境」開始,與其他兩位老師一起展開對治療中的「空間性」的思索。翁士恆老師指出,從他最近的追索裡,英國中間學派的幾個代表性人物,特別是巴林特(Balint),對「環境」的思考,非常值得從現象學「空間性」角度加以重新解讀。彭榮邦老師在回應中點出,我們「重返」精神分析的經典文本,其實不見得是「回歸」式的正統之爭,因為不管是回歸佛洛伊德經驗,還是回到中間學派的經驗,都足以對人文臨床心理學的理論做出貢獻。 🎵 片頭片尾音樂創作:鄭易玄(micky1314231@gmail.com)

    Sat, 06 Nov 2021
Show More Episodes